我愿做一盞燈 點亮孩子的未來
李娟在伏案工作。本人供圖
□李娟
2024年初春,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赤誠,我告別了河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毅然踏上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的援疆征程。
初到這里,我便感受到當地教育資源的緊缺。我所援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柳樹泉農場學校,英語教師嚴重匱乏,多個年級的英語教學近乎停滯。“我愿做一盞燈,點亮孩子的未來。”這句樸實無華的誓言,成為支撐我一路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主動請纓,同時承擔起四年級英語啟蒙、七年級基礎鞏固和八年級升學沖刺的教學重任。
面對三個學段截然不同的學情,我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匠人,在深夜的宿舍里反復打磨每一節課的教案。窗外,戈壁灘的寒風呼嘯而過;屋內,臺燈下攤開的課本、密密麻麻的教案和精心制作的課件,無聲地見證著我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堅守。盡管備課到深夜,但每當看到課堂上孩子們恍然大悟的眼神,聽到他們愈發標準的發音,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欣慰與滿足。
在教學實踐中,我始終堅持創新。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我采用啟發式教學,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點燃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我毫無保留地將教學經驗分享給青年教師,通過常態化的課堂觀摩和指導,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積極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傳統課堂煥發新的生機。在學校管理方面,我主動參與班級事務、教學運行、制度建設、安全保障等各項工作,完善教學規程、應急管理、食品安全等多項制度,為營造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貢獻力量。
我始終堅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滋養。在關注學生學業發展的同時,我積極組織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全方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
時光流轉,正當我與柳樹泉農場學校的孩子們建立起深厚情誼時,新的挑戰悄然來臨。新星職業技術學院急需思政課教師,雖滿心不舍,但我毫不猶豫地服從組織安排,轉戰職業院校。
面對十多個班級的繁重教學任務,以及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期的學生,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為了將理論知識講得生動透徹,我深入研讀理論著作,結合青年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課堂上,我用鮮活的案例、深刻的剖析和真誠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國之大者”,厚植家國情懷。
從小學英語課堂到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講臺,盡管教學內容和對象發生了巨大轉變,但“急人所急”的擔當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
回首這段在邊疆的教學歷程,每一次角色的轉換都是組織的信任,每一次任務的承接都彰顯著對教育事業的堅守。我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無論被安置在哪里,都要深深扎根、默默奉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點亮學生的未來,這就是我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畢生追求,更是此生最無悔的選擇。這段在邊疆教育熱土上的奮斗歲月,將永遠銘刻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成為最珍貴的記憶。
(作者系河南省援疆人才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薩日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