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風景線丨粵新共繪團結新景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通訊員 袁瀚
6月18日,在喀什技師學院粵菜學院嶄新的實訓廚房里,粵菜與新疆菜風味交融,香氣四溢,來自廣東的粵菜師傅林光輝正耐心指導學生麥吾蘭江·亞森調制醬汁。在不久前閉幕的喀什地區第三屆技工院校暨新業態職業工種技能大賽上,麥吾蘭江憑借一道融合粵新風味的創新菜——富貴石榴雞,一舉奪魁。
“學習粵菜一年多時間,我不僅掌握了一門手藝,更找到了人生方向。”麥吾蘭江眼中閃爍著光芒,他說,畢業后想開家餐廳,讓家鄉人嘗嘗正宗的粵菜。
去年,廣東援疆創辦新疆首家粵菜學院,并舉辦多期培訓與競賽,將“粵菜師傅”工程打造成技能援疆、文化潤疆的閃亮名片,培育出一批批專業的粵菜師傅。
2023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廣東援疆秉持“支援”與“合作”結合、“輸血”與“造血”并重、“硬件”與“軟件”共建理念,以“繡花功夫”在受援地精心鋪陳中華文化底色。從“食”之粵味飄香,到“行”之文化互鑒,廣東援疆以“小切口”凝聚“大認同”。
在伽師縣,矯健騰躍的佛山醒獅、剛柔并濟的詠春拳等,跨越山海而來,在當地“圈粉”無數。專業教練團隊長期駐扎教學,培養出100多支龍獅隊伍,舞出了民族團結的“精氣神”。
“舞龍獅不僅強健體魄,更讓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14歲的木海買提·艾孜提艾力堅定地說,“我一定要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2024年,廣東援疆支持喀什地區及圖木舒克市107所學校開展了171場英歌舞、舞獅、剪紙、書法等傳統文化活動,新成立119個文化社團。廣東省精品劇目《深海》《李商隱》《化·蝶》等在喀什地區輪番上演,粵港澳新籃球嘉年華等精品賽事火熱開展,粵新兩地文化交流按下加速鍵,惠及群眾超50萬人次。
在喀什市,“悅讀粵有趣”城市書吧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作為新疆首個以聲像閱讀為特色的書吧,這里不僅配備了先進的數字閱讀設備,還定期舉辦名家講座、精品書展等活動,讓“廣東悅讀”聲名遠揚。截至今年4月,書吧已接待讀者約5萬人次,舉辦閱讀活動39場。縷縷書香,架起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
嶺南中醫藥同樣在南疆煥發新生。廣東援疆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培訓基層中醫師;建成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喀什工作站,引入尖端科研與醫療資源;在疏附縣實現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建成79所村衛生室精品“中醫閣”,讓優質中醫服務走進千家萬戶。從鄉村“中醫閣”到“國字號”實驗室,嶺南中醫藥在邊疆扎下堅實的根基。
廣東援疆深入實施“民族團結 粵新同行”工程,加速粵港澳大灣區與新疆的互聯互通,更讓交流半徑擴大——北京、福建龍巖、陜西延安……都留下了喀什青少年的探索足跡。據統計,粵新線上聯結活動覆蓋20萬名青少年,8.8萬人次有書信往來。
廣東教師播撒知識火種、廣東醫生守護新疆群眾健康、廣東悅讀傳遞文化力量……廣東援疆用精細的“繡花功夫”,繪出一幅“跨‘粵’山海 奔赴‘疆’來”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