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資金賦能 伊寧市鄉村煥新
一塊塊硬化路面鋪就出行坦途,一幅幅墻畫點綴鄉村美景,伊寧市巴彥岱鎮三段村正經歷著一場華麗蛻變。作為2024年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村,在江蘇援伊·南京工作組450萬元資金的支持下,伊寧市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項目在巴彥岱三段村和巴彥岱村相繼實施,持續為鄉村風貌煥新添彩。
巴彥岱鎮三段村新晉打卡點
5月21日,記者走進巴彥岱鎮三段村,一排排沿街整齊的店鋪、巷道中色彩斑斕的墻面,以及老百姓洋溢的笑臉,都彰顯著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工程帶來的顯著成效。這些從細微之處著手的改造,切實做到“內外兼修”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平整的路面
人居環境的改善,村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金曉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家庭餐飲店沿街而開,三年前主營涼粉、涼面等美食。可曾經路面狀況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嚴重影響生意。去年,隨著路面硬化和涼棚搭建,環境美化后,游客紛至沓來,收入也水漲船高。如今,金曉梅每天的收入可達1000至2000元。說起村里的變化,她感慨萬千,“以前路太爛了,特別臟,灰也特別大,特別影響生意,窗戶都是關著的,不敢開著的。現在路修好了,一點一點地給我們打造,燈、花之類的,特別漂亮。綠化還有硬件設施都好了,每家店的生意也都好起來了。”
金曉梅正在為游客準備午飯
人居環境的升級,不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更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新機遇。隨著村容村貌的美化,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村民瞅準商機,紛紛開辦農家樂、民宿,售賣特色農產品,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今年“五一”期間,村民納建萍家的拌面館也開張了。“現在我們三段村環境好了,民宿也多了。我老公正好有這個手藝,我們就自己開了店,生意還不錯。希望生意越來越好,越干越好。”納建萍說。
納建萍的老公正在切辣椒
旅游導示牌、花箱、垃圾桶等設施的安裝,規范了鄉村旅游指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墻面彩繪為鄉村注入文化靈魂,充滿鄉土氣息與現代審美的畫作,成為村民家門口的 “文化長廊”。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匯聚成提升鄉村品質的強大力量。
三段村墻繪
“精選15處畫了墻繪,建了新停車場,增加了6個充電樁。人越來越多,游客越來越多。”巴彥岱鎮三段村黨支部書記張龍介紹,“去年的‘五一’期間客流量2000人次,今年近5000人次。以前只中午有人來,現在早中晚都有人。商鋪從去年的100家開到了今年的140余家。每個店都爆滿,供不應求。”
沿街店鋪
在援疆資金的賦能下,伊寧市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項目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它從細微處發力,改善農戶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旅游體驗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該項目自2024年11月開工,預計在2025年5月底6月初全面完工。
(伊寧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紅葉 迪麗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