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看臺丨新疆產阿膠出圈帶活地方驢產業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馬帛宇
在阿膠市場低谷期入場,將疆岳驢養殖與國藥標準的阿膠生產緊密結合,打通種植養殖、生產銷售和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做好“驢”文章,走出了一條精彩創業路。
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的前置熬膠車間。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馬帛宇攝
2009年前后,國內毛驢存欄量斷崖式下滑,阿膠市場亂象叢生,眾多從業者紛紛退場。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玲逆勢而上,毅然在澤普縣投資4500萬元建廠,投身阿膠行業。
當地的“疆岳驢”經半個多世紀選育,兼具耐粗飼、繁殖力強、體型高大、產皮量多的特點。同時,新疆獨特的氣候條件使驢皮無需腌制即可自然風干晾曬,經古法熬制的阿膠色澤剔透、無異味,明顯優于市場同類產品。
秉持“不熟不做,不懂不干”的理念,張建玲深入新疆各地考察,查閱大量史書典籍,將新疆毛驢的歷史、品種和養殖特點研究透徹,為創業之路打下堅實根基。
產品叫得響,質量第一位。張建玲深知產品質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從一開始便將企業重心放在產品質量把控上,從原料篩選到生產工藝,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歷經3年努力,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成功拿下國藥準字號,成為新疆為數不多的阿膠生產企業之一。
“我們到現在都對產品很自信!”4月23日,該公司總經理陶鑫磊一邊展示產品一邊說,產品品質卓越,一方面源自嚴格遵循國藥標準,另一方面源自優質的原材料。
4月23日,新疆金胡楊牧業有限公司疆岳驢養殖基地,一頭母驢剛剛產下一頭小驢。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馬帛宇
企業產能快速提升,但毛驢存欄量也在持續下降,原材料供應不足成了難題。2016年,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新疆金胡楊牧業有限公司,在澤普縣建設千畝飼草料基地,與新疆畜牧科學院合作建立良種驢高效繁育示范基地。
采用“公司+科研機構+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企業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提供技術指導、保價回收,帶動澤普縣近300戶農戶養驢增收;與合作社聯合形成小規模養殖集群,穩定原料供應。
“過去我家養驢都得自己找銷路,現在只要育肥成功交給企業就行,還可以賣個好價格!”公司從當地招收的員工阿米那木·買買提說,企業養殖還需要大量飼草,我們就種起了飼草,他們都會高價回收,現在我又到企業上班,多一份收入保障,這樣算下來一年能增收8萬元左右。
2018年,企業利用當地的優質核桃、紅棗資源,推出“核桃阿膠糕”“紅棗阿膠糕”等系列食品,豐富產品線,推動當地農副特產實現產業化發展。公司產品順利進入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大型超市,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不斷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的同時,企業也遇到了成本高、風險大、回報周期長等問題,疊加市場環境不佳,資金周轉困難,發展陷入困境。陶鑫磊曾提議轉賣企業,張建玲卻堅定拒絕:“企業就像辛苦養大的孩子,怎舍得輕易拋棄?”
4月23日,在新疆金胡楊牧業有限公司、新疆良種驢高效繁育示范基地,新疆畜牧科學院研究員、新疆現代驢產業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肖海霞正在傳授養殖技巧。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馬帛宇攝
“關鍵時刻我們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張建玲感慨地說。自2022年起,公司享受到各類優惠政策紅利共計350萬元。其中,稅務部門為其減免稅金60余萬元,援疆資金又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勞動用工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企業還獲得了自治區重大專項資金補貼。這些資金為企業完善生產技術、申請專利等提供了保障,也讓企業在發展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有底氣。
如今,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已發展為集種植養殖、生產銷售和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企業也成功獲評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阿膠生產線年產能600噸,年產值3500萬元;三條驢奶生產線日產能630噸;新研發的阿膠冷萃晶經低溫冷萃高度提純,便于攜帶食用,在沿海城市年銷量達800萬元。
陶鑫磊滿懷信心展望未來:“我們將做好疆岳驢核心育種群建設,繁育更多良種驢,持續推進產品迭代升級與新領域開發,讓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創業路,走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