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南疆,服務“一帶一路”!醫療援疆體系不斷建強|廣東援疆這兩年①
編前語 近期,廣東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時指出,今年是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一年,也是自治區成立70周年,做好今年的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初心不改,使命如磐。2025年是第十批廣東援疆干部人才進疆兩周年。兩年來,在粵新(兵團)兩省區黨委和政府正確領導下,全體廣東援疆干部人才錨定“走在前列”的總目標,時刻牢記“進疆為什么、在疆干什么、離疆留什么”的使命,圍繞重點任務系統謀劃、精準發力,奮力書寫“進疆有目標、在疆有作為、離疆有成果”的亮麗答卷。
跨“粵”山海,奔赴“疆”來。為全方位展現廣東在民生援疆、智力援疆、產業援疆、文化潤疆、民族“三交”等方面成果,今起,推出“廣東援疆這兩年”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不久前,在廣東援疆等單位主辦的“一帶一路”創傷聯盟系列活動南疆創傷救治院士會議上,發布的一組數據格外醒目:
廣東援疆醫生支持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地一院”)創傷中心逐漸形成“院前急救—急癥救治—多學科協作—快速康復—心理治療—公眾預防”立體式創傷救治醫療體系,救治范圍涵蓋南疆四地州,形成覆蓋近1000萬人口的創傷救治網絡;創傷重癥患者從入院到手術的時間由2019年的8小時縮短至2024年的1小時,南疆創傷救治成功率從不足50%提升至97.8%。
數據是刻度、記錄與見證,彰顯廣東醫療援疆守護各族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兩年來,廣東援疆加大醫療援疆力度,深化“組團式”醫療援疆,共選派醫療廣東人才407名進疆,堅持“深耕南疆,輻射‘一帶一路’”思路,持續填補南疆醫療技術空白、加強國際化發展,受援醫院全部順利通過醫院等級復審、服務能力再創歷史新高。
廣東名醫進疆工程實施以來,一批新技術、新手術在喀什地區得到應用。袁瀚攝
設備不完善、檢測效率低、移植藥物缺乏……2024年5月,廣東援疆醫生黃宇賢初到喀地一院血液內科,有些發愁。眼前的條件,想要滿足高難度的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的要求困難重重。建立科室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平臺迫在眉睫。
在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協調下,援疆專家肖非、黃宇賢等攜同本地醫護人員,成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攻關小組。經過多番論證,僅2個月便解決了干細胞采集的設備問題和移植用藥等問題。此后,成功構建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技術平臺,目前運行良好,填補了技術空白。
接受“粵新光明行”免費白內障手術的1000名患者揭紗,重見光明。袁瀚攝
南疆地區的醫療技術空白,在廣東援疆醫生奮斗下,逐步填充。喀地一院,逐步成為南疆醫療服務高地。廣東援疆實施“廣東名醫進疆工程”,目前已有65名廣東知名專家在喀地一院設立專家工作室,27批次75位高水平醫院資深專家赴喀開展高難度手術帶教,打響“廣東醫生”品牌。除了喀地一院的診療服務水平在全疆獨樹一幟、名列前茅,廣東醫療援疆的成果,也惠及偏遠基層的群眾。
廣東援疆打造的示范鄉鎮衛生院——伽師縣西克爾庫勒鎮衛生院。袁瀚攝
去年,廣東援疆重點民生項目——伽師縣覆蓋縣、鄉(鎮)兩級15個新建預防接種門診全面啟用,在南疆率先實現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全覆蓋,為群眾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疫苗接種服務。15個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成啟用后,全縣預防接種門診面積累計近3300平方米,標準化設置健康篩查、接種登記、候診留觀、接種實施、冷鏈儲藏、應急處置、母嬰護理等功能區,日常規接種服務能力可達2400劑次以上。
預防接種門診啟用,讓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在伽師縣西克爾庫勒鎮衛生院,村民吾呢其古力·艾孜提艾力帶小孩完成接種后感慨頗多,吾呢其古力說:“接種疫苗時間很快,環境也很好,很方便!”
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是廣大患者樸素的心愿。廣東醫療援疆大力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組織實施“粵新光明行”“粵新消結行”“全科醫生培養計劃”等系列面向基層的援疆項目,覆蓋疾病防治、健康科普、緊缺醫學人才培養等。兩年來,已完成超2000例白內障免費手術,2400例肺結核免費治療,培養培訓喀什地區200名基層全科醫生。
科技賦能醫療民生事業。廣東援疆創新將AI技術引入醫療援疆,在全國率先對接引入中山大學眼科中心與華為聯合研發的眼健康 AI 篩查系統,進一步提升篩查效率和覆蓋面;在全疆率先落地“AI+ DR+EC(新型結核菌素試驗)”篩查新技術,強化結核病的發現和診治能力。
師徒結對。袁瀚攝
一批示范鄉鎮衛生院、健康示范村的落地,讓群眾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兩年來,提升建設6家示范鄉鎮(團場)衛生院、6個健康示范村(連隊)。圍繞預防、治療、康復,重點開展計劃免疫門診、慢病一體化管理門診和中醫康復治療區的改造提升。其中,廣東對口援建的疏附縣烏帕爾鎮中心衛生院等4家鄉鎮衛生院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24 年度“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表現突出服務優質機構。
今年,廣東援疆支持中山大學國際眼科醫學中心新疆分中心建設,聚焦各族群眾的常見眼科疾病,提升西北地區的眼科臨床能力和科研轉化能力。此外,面向全疆、覆蓋西北地區、連通“一帶一路”,培養高端專業的眼科人才。
針對“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地區的醫療條件薄弱、醫療物資匱乏等情況,廣東醫療援疆將輻射“一帶一路”作為一大工作方向。兩年來,廣東援疆支持喀地一院建成全疆四所之一的國門醫院,建設國際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實現與廣東援助醫院、國際合作醫院、南疆基層醫療機構會診直連。此外,打造“一帶一路”全科醫生培訓基地,組織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全科醫生培訓班、國際泌尿外科人才培訓會議等,共計培訓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外籍學員12名。(通訊員袁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