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影像7日(176)丨蠶農、紡織、風電……來看看新疆的“光合作用”
在新疆,陽光不只照耀著棉花地和葡萄架,還“曬”出了另一種生長——流水線上的紗錠轉出經濟作物,風機葉片在戈壁灘上“收割”風能,而托里的服務器正用算力澆灌數字麥田。
烏蘇的蠶農像照料莊稼一樣侍弄蠶寶寶,吐出的銀絲最終織成遠銷海外的綢緞;阿瓦提的紡織工人們把陽光紡進棉線,每一米布匹都是光能的另一種轉化;而在塔城,風電技工們維護的“白色森林”,正把荒原上的風變成千家萬戶的燈。
這里沒有魔法,只有無數雙手把最樸素的資源,悄悄轉化成生活的甜。讓平凡的日子,穩穩發光。
從桑田到云端,從織機到風輪,每一座廠房、每一條生產線都在講述著關于“生長”的故事。
養蠶致富
5月19日,在烏蘇市一家絲綢企業生產車間,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近年來,烏蘇市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形成了集養蠶、繅絲、制綢、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產品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蠶農走上種桑養蠶致富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李仁錫攝
紡紗訂單熱
5月23日,工人在位于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一家公司紡織車間作業。連日來,該公司開足馬力生產4000噸的紡紗訂單產品,銷售浙江、廣東等地,及時供應市場需求。包良廷攝
更新提效
5月20日,在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新疆龍成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智能化消防水帶生產車間,工人正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查看設備運行情況。該企業去年擴大廠區面積,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生產效率提高50%,產品銷售覆蓋全疆,年產值達5000萬元。何龍攝
風電組裝
5月22日,在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的新疆東方風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組裝風電機組。今年,該縣計劃新增風電裝機900萬千瓦、光伏裝機100萬千瓦,建成后風電、光伏總裝機將分別達1700萬千瓦和300萬千瓦。何龍攝
航拍風電
5月21日,工作人員在中國水電四局(塔城)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生產風力發電機塔筒。當日,參與“新疆農信·農商銀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體采風活動的飛手和記者,來到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從空中和地面視角拍攝風力發電機葉片、塔筒、葉輪和機艙生產情況,了解塔城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情況。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鄒懿攝
綠色智算
5月22日,工作人員在新疆塔城(托里)綠色智算產業園區內施工。據了解,新疆塔城(托里)綠色智算產業園區規劃面積900畝,其中一期規劃占地面積113畝,可容納數智產業算力總規模23000P,預計可形成年產值20億元以上,帶動本地就業500余人。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鄒懿攝
光伏治沙
5月20日,工作人員在華潤新能源50萬千瓦光伏治沙暨產業園區低碳轉型項目光伏發電站檢查設備運轉情況。該工程預計全年平均上網電量7.47億千瓦時,可滿足60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每年可節約標煤33.2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7.6萬噸。目前該項目已建成實現并網發電。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約提克爾·尼加提攝
沙海激情
5月22日,一輛賽車在阿拉爾(SS2)賽段沖過終點(無人機拍攝)。5月21日—22日,愛跑?2025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完成了溫宿大峽谷(SS1)賽段和阿拉爾(SS2)賽段的比賽。來自國內各大廠商、俱樂部的54支車隊、128輛賽車、233名參賽選手途經壯美的托木爾雪峰、奇特的雅丹大峽谷。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周鵬攝
篝火晚會
5月21日,夜幕降臨,富蘊縣可可托海鎮的篝火晚會準時開場,游客們圍繞著篝火歡快的跳起來。隨著盛夏時節的到來,可可托海憑借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濃郁的民俗風情,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阿依多斯·阿根別克攝
主編:宋 君
編輯:池 騁
出品:石榴云/新疆日報圖片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