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都塔爾的湖南行
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謝懂飛
7月13日,長沙市一中廣雅中學,陽光溫熱,書聲瑯瑯。
2025吐魯番市“紅石榴·湘吐情”各族青少年研學交流活動的最后一站來到這里,吐魯番的學子們將與這里的學生們互動交流、展示才藝、締結友誼。
“下面請欣賞由吐魯番市實驗中學學生阿依孜巴·阿迪力帶來的都塔爾彈唱《亞力古娜》。”隨著主持人報幕聲落下,一位頭戴小花帽、身著艾德萊斯綢裙的姑娘懷抱都塔爾,款款走上舞臺。
7月13日,阿依孜巴·阿迪力表演都塔爾彈唱。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謝懂飛 攝
琴弦撥動,悠揚的旋律如清泉流淌,臺下師生不自覺地跟著節奏打起拍子。演出結束,掌聲四起。
“這個樂器叫什么?”
“能教我怎么彈都塔爾嗎?”
“它的發音有什么特點?”
……
好奇的同學們立刻圍了上來。面對熱情提問,阿依孜巴耐心地一一解答。
7月13日,長沙市一中廣雅中學的學生圍坐在阿依孜巴·阿迪力身旁學習都塔爾演奏技巧。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謝懂飛 攝
阿依孜巴輕撫都塔爾,笑容真摯,她說:“看到大家都對都塔爾感興趣,我也很高興。湖南同學們表演的節目也非常精彩,這次交流意義非凡。”
38小時的守護
時間撥回到6月24日,阿依孜巴得知要去湖南研學,高興不已。研學活動包含學生交流環節,阿依孜巴便決心帶上心愛的都塔爾,讓湖南朋友們認識一下新疆的樂器。
談起這份熱愛,阿依孜巴告訴記者,這源于十二歲時,父親贈予她的第一把都塔爾,這在她心中悄然種下音樂的種子。
阿依孜巴回憶起初學都塔爾時的情景:“剛開始練習時,右手中指和食指常常磨得生疼,有時甚至會出血。但我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就這樣一天天堅持下來。漸漸地,手指適應了琴弦的觸感,現在不僅能流暢演奏,還學會了許多曲目,我特別開心。”
隨著日復一日的勤練,如今阿依孜巴已能嫻熟彈奏十首曲目。《亞力古娜》是她反復彈唱的拿手曲目,承載著家庭的溫馨記憶。她說:“有時我彈奏,媽媽就唱,爸爸和妹妹在旁起舞,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想到要帶著珍貴的都塔爾跨越3000多公里,阿依孜巴既激動又憂慮,“第一次帶著都塔爾出遠門,真怕它音色不準或損壞了。”
“將琴頭朝下穩妥地綁在行李架上,避免擠壓……”阿依孜巴的父親一邊寬慰她,一邊出主意。
按照父親的方法,阿依孜巴細心地綁好了都塔爾,但漫長的旅途中,她仍時不時抬頭張望都塔爾,生怕出現問題。
“雖然它就在那里,但我總擔心音色有變。若湖南的朋友聽不到真正的都塔爾之聲,就失去演奏的意義了。”阿依孜巴說。
7月9日抵達湖南,阿依孜巴第一時間打開背包。指尖劃過琴弦,音色與家中別無二致,她抱著都塔爾笑出了聲,如同與久別的親人重逢。
火車搖搖晃晃38個小時,阿依孜巴懸著的心終于落地。
用音樂認識新朋友
在湘期間,阿依孜巴的足跡遍布橘子洲、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等地,新鮮的人與事令她激動不已。每晚回到住處,她都會取出都塔爾,為同學們彈奏一曲,分享當日見聞。大家常隨之起舞、歌唱,交流收獲。
一同研學的穆凱代斯·阿不拉說:“白天的研學讓我們深入領略了湖南獨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而每到夜晚,阿依孜巴彈奏的都塔爾樂曲更是為行程增添了無限韻味。她那悠揚的音樂與動人的歌聲,讓我們的研學之旅既充實又難忘。”
“嗨!朋友!”當阿依孜巴和同學們走進長沙市一中廣雅中學時,熱情的歡迎場面令人動容。教學樓里,長沙的同學們紛紛透過窗戶向遠道而來的吐魯番學子揮手致意。兩地的學子隔空互動,歡聲笑語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回蕩,真摯的情誼在這一刻溫暖綻放。
在歡聚的時光里,阿依孜巴與長沙的新朋友們共同演繹了動人的新疆歌舞。她們手挽著手,用歌聲傳遞情誼,以舞姿交流文化。臨別之際,兩地學子互贈祝福,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青春樂章。
阿依孜巴的結對好友吳冠中贈予她一枚書簽,上面寫著:“祝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我在湖南也有了新朋友!希望他學業有成,天天開心。”阿依孜巴笑著說。
廣雅中學G2402班學生余藝帥說:“非常開心能認識新疆的朋友們,特別是感受了都塔爾。我們一起跳舞、唱歌,度過了愉快的時光,希望今后能與阿依孜巴在線上交流音樂。”
想去長城彈都塔爾
在前往火車站的大巴車上,導游一曲湘西山歌《郎在高山打一望》令阿依孜巴十分感慨。她說:“這首歌很好聽,研學之旅讓我體會到,音樂無分地域,無論是山歌還是都塔爾演奏,都是我們中華大地上動人心魄的美妙聲音。”
這次活動由市委統戰部、市民委、市教育局主辦,并獲得湖南省民宗委、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和各區縣援疆工作隊的支持。后續,我市還將力爭從2026年起,每年組織大批各族青少年在高中畢業前至少到湖南接受1次愛國主義教育。
“這種方式很好,進一步促進了兩地學生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活動帶隊負責人、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阿不力孜·庫爾班說。
在返程的火車上,阿依孜巴輕輕撫摸著心愛的都塔爾。隨著列車穿行,窗外忽明忽暗的燈光在都塔爾身上流轉,斑駁的光影中,這把樂器仿佛在訴說著這段難忘的研學之旅,都塔爾表面上跳動的光點恰似湖南之行的點點滴滴,在歸途的夜色中熠熠生輝。
“感覺經過這次研學,我更加自信了。今后要是有機會,我想去北京,到萬里長城上彈唱都塔爾,讓更多人認識到這把樂器。”阿依孜巴笑著說。
火車上,都塔爾的聲音再次響起。
一群人、一次研學、一把都塔爾,讓兩地學生情誼更濃。
記者手記:都塔爾奏響的民族團結樂章
在往返湖南與吐魯番的列車上,一個背著都塔爾的小女孩成為最動人的風景。阿依孜巴輕盈的步伐和明媚的笑容,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跨越千里的情誼。
一把都塔爾的演奏,瞬間拉近了天山學子與湘江少年的距離。爽朗的笑聲在校園回蕩,這是心靈相通最美的和聲。
臨別時分,動人的場景不斷上演:孩子們互換聯系方式,約定再續友誼;一群學生圍坐在阿依孜巴身旁,專注學習都塔爾的彈奏技巧……這些溫暖的畫面,正是民族團結最生動的寫照。
7月9日,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強調,要更加注重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聚焦發力,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更加注重在有形有感有效開展文化潤疆上聚焦發力,不斷增進各族群眾“五個認同”。
這把都塔爾奏響的不僅是悠揚的旋律,更是民族團結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