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 | “火洲”游出冷水魚——解密吐魯番三文魚產業鏈的“水韻密碼”
吐魯番盆地是我國氣溫最高的區域之一,夏季氣溫經常40℃以上,地表溫度高達75℃的地理條件似乎注定與水產無緣。可你絕對想不到,就在這個名副其實的“火洲”,竟然“游”出了冰鮮肥美的三文魚!
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航拍)。 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攝
7月8日,是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漁場出魚的日子。當天9時,吐魯番市冷泉三文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的冷鏈搬運車已停靠在工作區。工人們收攏巨大的漁網,肥碩的三文魚在漁網中翻騰跳躍。
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坐落于吐魯番盆地火焰山余脈的兩座小山峰下,毗鄰S301公路。104個深達2米多的圓形魚池整齊排列,清澈見底的水池里,三文魚成群結隊地游動穿梭,銀灰色的魚身在陽光下泛著細碎的鱗光。
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魚池中的三文魚。 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攝
三文魚是典型的冷水性洄游魚類,對生存環境和水質要求嚴苛,適宜水溫在8℃—18℃之間,喜歡棲息在水質清澈、溶氧量高的水域。
“我們養魚的水全部是來自于地下水,水溫在13℃—15℃之間,季節變化對地下水的溫度影響很小。pH值在6.8—7.2之間,水體溶氧量充足,水質純凈,非常適合三文魚的生長需求。”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負責人浮光斌介紹。
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生產區。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攝
該基地采用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水在魚池循環一遍即排出,通過物理沉淀、生物處理、過濾消毒等環節,確保養殖廢水達到農田灌溉標準,最終有序排向下游渠道,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綠色生態養殖 。
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撈魚。 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攝
“一般狀態下,我們要把三文魚養到4公斤以上才開始捕撈,這時候的三文魚油脂含量較高,魚肉色澤鮮艷,口感更加鮮美,味道更加豐富。”浮光斌說。
12時,剛捕撈的三文魚被轉運至加工廠。經去內臟、清洗、遴選、分級等數道初加工工序后,緊接著去頭、開片、拔刺,進行精細分割和真空包裝。
“為了保障三文魚的新鮮,我們通過全程冷鏈物流運輸,最快48小時內,空運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我們的三文魚肉質緊實、口感鮮甜,完全不輸沿海城市的產品。”吐魯番市冷泉三文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廠長朱峰超說。
剛捕撈出水的三文魚。 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攝
新疆火洲坎兒井漁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占地近百畝,擁有10萬立方米的養殖水體、4個三文魚養殖基地、1個現代化加工廠。火洲冰泉三文魚基地及吐魯番市冷泉三文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均為其子公司。
朱峰超介紹,該加工廠現有生產線2條,一條初加工生產線,一條是精深加工生產線,每天可加工冰鮮三文魚10噸。計劃上馬新的生產線,建成投產后每天可加工三文魚30噸,年加工能力可達7000至9000噸。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品牌建設,完善冷鏈物流布局,并探索‘養殖+加工+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讓吐魯番三文魚成為全國知名的特色產業。”朱峰超說。
吐魯番市冷泉三文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內工作人員正在清洗三文魚。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攝
高昌區勝金鄉木日吐克村村民努爾買買提·艾尼原來以種植葡萄和打零工為生。半年前,他進入吐魯番市冷泉三文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工作,經過培訓后,掌握了去頭、開片、拔刺等技能,轉型為產業工人。“來到工廠后,我學會了三文魚加工技巧。現在收入比以前高了,生活也更好了。”努爾買買提高興地說。
新疆火洲坎兒井漁業有限公司現有80余名員工,其中60%為本地群眾,人均月工資超4000元。三文魚產業的發展有效帶動了群眾就業增收。
在該公司帶動下,吐魯番已形成從養殖、加工到冷鏈物流的三文魚全產業鏈。依托陸基循環水技術和天山雪融水優勢,在“中國熱極”吐魯番成功培育出高品質冷水魚,改寫了傳統認知。
顧客們圍坐桌邊,品嘗三文魚刺身。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文娟 攝
“這三文魚的口感太絕了!完全不輸沿海城市!”夜幕降臨,在吐魯番葡萄夜市,游客丁明娟一邊蘸著特制的芥末醬油,一邊贊嘆。
“沒想到在吐魯番能養殖三文魚,吃起來口感超棒,價格很實惠,太喜歡了!”丁明娟的話音未落,鄰桌的游客王雪忠也豎起了大拇指:“我在南方吃過不少三文魚,能吃到吐魯番養殖的冰鮮三文魚,這種反差感太奇妙了!肉質緊實鮮甜,真的值得專程來打卡!”
店鋪老板石明磊指著墻上的菜品展示圖介紹,店鋪距漁場僅40多公里,從捕撈到擺上顧客餐桌最快只需3小時。為了滿足顧客的不同口味需求,店里研發了15道特色菜肴——從原汁原味的刺身、酸甜開胃的生腌壽司,到香辣過癮的三文魚炒飯,甚至連魚皮都做成了酥脆的下酒菜。“南方客人喜歡清爽的醬油芥末,北方食客偏愛重口的椒鹽、麻辣,我們都能滿足!”
冰柜里,三文魚以多樣造型擺盤,刺身、炙烤等吃法盡顯美味。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文娟 攝
如今,三文魚不僅是食客舌尖上的美味,更成為吐魯番產業發展的新名片。從戈壁荒灘到葡萄架下,這場“冰與火”的奇妙碰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火洲”,解鎖“左手羊肉串,右手三文魚”的獨特體驗。
從優質水源到陸基過水養殖,再到產業鏈延伸和夜市美食,吐魯番的三文魚產業鏈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這條產業鏈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也為本地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高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地力·阿力米提 黃文娟 薛子揚 馬紅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