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魯番(62)| 王永旭:十二載火洲耕耘路 匠心書寫“葡萄情”
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字昂 劉宇杰
5月13日,吐魯番絲路明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封裝車間里,工作人員將一袋袋色澤均勻的葡萄干封裝打包;存儲間內,叉車往來穿梭,將整箱產品碼放得整整齊齊。正在緩步巡視的該公司總經理王永旭說:“每天都要在生產線上看看才能放心。”
王永旭今年36歲,這是他扎根吐魯番的第12個年頭,也是深耕葡萄產業的第9年。從國企員工到創業者,從100平方米的創業小屋到年產能6000噸的現代化工廠,王永旭用堅守與創新書寫著鄉村產業振興的“甜蜜”故事。
王永旭(左三)查看封裝生產線。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字昂 攝
2011年,大學畢業的王永旭背起行囊,從甘肅來到吐魯番。“當時想著這里離老家近,又能趕上新疆大發展的機遇。”王永旭回憶道,初到吐魯番時,他白天在一家國企負責行政事務,夜晚捧著人力資源管理書籍自學。這段經歷像一把鑰匙,為他打開了現代企業運營的大門,也在心底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王永旭在儲藏車間清點產品存儲量。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字昂 攝
2016年,“雙創”春風吹拂天山南北。王永旭毅然辭去國企職務,在高昌區青年路租下一間店面,創辦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主要銷售新疆的農副產品。僅100平方米的店面,成了產品展示、線上銷售、倉儲物流、辦公會談的“魔法空間”。談及這段經歷,王永旭感慨地說:“那時候真的很難,白天跑市場、夜晚理訂單,甚至擺過地攤開拓銷路,就想著一定要堅持下去。”
吐魯番絲路明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儲存、展示區域(拼圖)。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字昂 攝
創業路上布滿荊棘。2018年夏,因設備簡陋導致整批葡萄干品控不達標,客戶退貨的噩耗如同當頭棒喝。這場危機讓他深刻意識到:“農產品加工不是簡單的買賣,必須筑牢品質根基。”
同年,在本地政府創業扶持政策支持下,王永旭注冊了吐魯番絲路明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葡萄干加工和銷售。“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業、農村、農產品有很深的情結,看到吐魯番擁有這么好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就想打造當地農副產品的品牌和口碑。”到2019年,他引進了葡萄干粗加工生產線1條,精深加工生產線1條,工廠葡萄干年生產能力達3000噸。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客戶需求的多樣化,王永旭決定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為此,他積極引進并改良設備,從葡萄分選設備的智能化升級,到烘干設備的節能優化,讓公司在行業中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競爭力。
圖為王永旭帶領團隊取得的部分榮譽及成果。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字昂 攝
時間來到2022年,這一年,對王永旭來說是充滿驚喜的一年。7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吐魯番視察期間,來到高昌區亞爾鎮新城西門村視察并了解農產品加工企業。當天,王永旭向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介紹了葡萄干加工工藝、銷售、市場行情等情況。
“能見到總書記,并為總書記介紹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我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談及當時的情況,王永旭難掩激動的心情。他說:“我當時就想著,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立足農村,立足特色產業,通過科技創新,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在推動鄉村振興、助力群眾增收致富上作出積極貢獻。”
王永旭查看篩選后的葡萄干品質。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字昂 攝
“我們不僅要讓傳統農產品穿上科技‘新衣’,還要以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王永旭表示,2024年以來,公司建成了標準化廠房、標準化食品級工廠,設備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實現了從粗加工到精加工全線串聯,葡萄干年生產能力達6000噸,同時還注冊了“絲路明珠”“絲路千尋”“絲路驕子”等多個商標,產品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有效助力吐魯番葡萄干產業向標準化邁進。
“企業發展了,就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王永旭致富不忘桑梓情,公司成立以來,他曾多次向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捐款捐物,助力公益事業發展。同時,他還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的實際困難,與當地農戶簽訂合作協議,以高于市場的合理價格收購葡萄,保障農民收入,并在公司內開設多個崗位,解決周邊農民就業 60 多人,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
員工買克力古麗·艾合買提是新城西門村人,在該公司從事葡萄干封裝工作已有4年,她說:“我現在一個月工資3500元,公司離家也近,中午還能回家照顧家人,很方便。”
展望未來,王永旭信心滿滿。他表示,將持續拓展業務,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品質,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讓吐魯番的葡萄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海報制作:王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