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吐峪溝石窟正式開放 首日預約參觀人數達300人次
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謝懂飛 木塔力甫)5月1日,鄯善縣吐峪溝石窟在歷經十余年考古發掘、保護修繕后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始鑿于公元5世紀、現存157個洞窟的佛教石窟寺遺址,首次向公眾揭開第Ⅰ-27、第Ⅰ-37等5個洞窟及溝東區北部石窟寺的面紗,首日預約參觀人數達300人次。
5月1日,參觀吐峪溝石窟的游客絡繹不絕。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謝懂飛 攝
沿著赤紅色的山崖拾級而上,游客的目光被層層疊疊的洞窟牽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第Ⅳ-1號洞窟,外圍搭建著保護棚,斑駁的巖壁與保護棚在色調上融為一體,但仔細觀察仍能看到修復加固的痕跡。洞窟內斑駁的壁畫、多語種佛經等,講述著絲綢之路上多民族共生、多文明交融的歷史。
“這座洞窟是早些年修繕完成的,專門針對壁畫周圍即將要脫離的地方進行地仗缺失修復。”市文物局文保考古與督察科副科長劉怡說。
踏入第Ⅳ-1號洞窟,只見門道兩側壁畫歷經千年依然清晰可見,筆觸與色澤在昏暗中格外鮮明。“這里是吐峪溝溝西區中部回鶻佛寺,門道兩側是兩身護法天神,左側天神手里托著供養物,背后有一條狗,原來是祆教或摩尼教神祇,后來佛教將其吸納入自身體系成為護法天神,這是吐魯番地區多元宗教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歷史圖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夏立棟說。
5月1日,講解員向游客講述開放洞窟的歷史故事。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謝懂飛 攝
自2009年以來,國家累計投入7135萬元用于吐峪溝石窟實施崖體加固等10項工程,2025年新增588萬元用于重點洞窟修復。市文物局吐峪溝石窟講解員白靂說:“為了讓吐峪溝石窟的千年故事煥發生機,我們接受了系統的培訓。希望每一位游客走進這里,不僅能看到精美的洞窟藝術,還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嶙峋的木質棧道蜿蜒而上,游人的喘息聲混雜著腳步的回響,卻未能消減半分探秘的熱忱。北京游客張曉磊說:“‘五一’假期,我們專程來到新疆旅游,得知吐峪溝石窟開放了,就專門過來看看,洞窟內的壁畫很震撼,色彩非常鮮艷。”
站在吐峪溝石窟第Ⅰ-38號洞窟前,夏立棟詳細向游客講解道:“進入洞窟主室后,需按照順時針螺旋式上升的路線觀看主室壁畫,即從右壁最下層開始,經過四圈,從生身觀到不凈觀,最后到凈觀,如此一來,便能形成與古代僧人跨時空的禪修體驗。”
5月1日,鳥瞰吐峪溝石窟。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木塔力甫 攝
“吐魯番的歷史文化太深厚了,這趟旅行意義非凡。”喀什游客蘇鋒說。
隨著吐峪溝石窟的開放,景區人氣漸旺,周邊的煙火氣也跟著升騰起來。景區入口處,伊再提古麗·約麥爾的旅拍店里游客絡繹不絕,她笑著說:“‘五一’假期第一天,恰逢吐峪溝石窟開放,游客明顯比往日多了,目前店里衣服出租的數量是平時的3倍。”
王野經營著一家民宿,目前14間客房已經全部住滿。他說:“最近咨詢電話不斷,好多客人聽說吐峪溝石窟開放,特意調整了行程,多留一天來參觀,就為了親眼看看這些千年遺跡。”
5月1日,游客在吐峪溝石窟參觀。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謝懂飛 攝
近年來,吐魯番市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工作,相繼開放了勝金口石窟、雅爾湖石窟等重要遺址,構建起絲路石窟文化廊道,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張勇說:“吐峪溝石窟的開放,不僅能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說話’,更是助力吐魯番打造文化潤疆先行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重要措施。未來將持續推進壁畫修復與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