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魯番⑥|海力其汗·玉素甫:讓更多農民嘗到種葡萄的甜蜜
葡萄熟了/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彭丹妮 阿地蘭 木塔力甫
“多余的枝條要修剪掉,讓葡萄多通風,這樣色澤、口感會更好……”7月25日上午,記者看到海力其汗·玉素甫時,她正在葡萄實驗田里修枝打葉。葡萄架下,一串串色澤鮮亮的葡萄分外誘人。
在吐魯番,海力其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葡萄奶奶”。從參加工作至今,50多年來,她先后參與了12項葡萄產業研究課題,試種了50多種葡萄,試種成功26個品種,其中8個品種在新疆得到推廣種植。如今,年逾古稀的她依舊初心不改,在研究推廣葡萄種植技術的道路上勤耕不輟。
示范引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1968年,海力其汗從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后,來到吐魯番市(現高昌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1972年,她開始潛心研究葡萄種植技術。1979年,吐魯番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葡萄生產基地,海力其汗接下了去亞爾鄉(現亞爾鎮)推廣葡萄種植技術的任務。那時,吐魯番市的葡萄種植面積只有4萬多畝。
海力其汗在記錄試驗田的葡萄長勢情況。葡萄熟了/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木塔力甫 攝
“當時,政府給了優惠政策,讓我們把技術帶下去,但很多農民不愿意種,因為葡萄要3、4年才能掛上果、見到錢。”面對困難,海力其汗沒有氣餒,她在亞爾鄉弄了個小示范園開展葡萄生產栽培技術試驗,以此來推廣新技術。
剛開始的幾年里,海力其汗的工作開展得很艱難,農民不愿意來,來了也不怎么信任她,但她仍堅持講課和進行試驗。
1982年,經過海力其汗科學管理的葡萄示范園取得了3年就掛果且豐產的好成績,比農民按老辦法種了7、8年的果園產量還高得多。示范園的轟動效應,帶動周邊農民當年就科學種植了6000多畝葡萄。
改變葡萄架的搭建方式,改變葡萄苗的株距……在海力其汗的帶動下,農民們開始學習葡萄栽培新技術,每畝地的葡萄種植株數從30株提高到90株,產量大幅提升,增收效果明顯。海力其汗用實際行動贏得了農民們的信任和稱贊,被大家親切地稱之為“科技致富引路人”。
“看到農民們的葡萄產量高、品質好,能賣個好價錢,我就高興。”海力其汗說。
退而不休 ,熱衷農技推廣事業
葡萄應該怎樣修剪、嫁接,打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各個重要時間節點田間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些知識,海力其汗不知道已經講過多少遍了,但是再次講解時,她還是那樣的神采飛揚、津津樂道。
海力其汗在修剪葡萄。?葡萄熟了/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木塔力甫 攝
2003年,海力其汗放不下自己心愛的葡萄,在亞爾鎮的萬畝葡萄園里當起了義務農藝師,向農民普及葡萄生產科學技術。她將亞爾鎮農民艾尼家的葡萄園作為自己的示范園,開展技術研究和示范。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示范園種植的葡萄第三年畝產就達到了1600公斤,第四年達1875公斤。
2010年,海力其汗退休了,但忙慣了的她根本閑不住,一邊在試驗田里試種新品種,一邊義務為農民提供農技服務。她試種了50多種葡萄,有26個品種試種成功,火焰無核、淑女紅、美人指、無核白雞心等新引進的優良品種,逐步改變了吐魯番葡萄種植品種單一的狀況。
一年四季,到海力其汗的葡萄示范園里學技術的農民換了一撥又一撥。從葡萄開墩、澆水到抹芽、施肥、修剪,每一個步驟,海力其汗都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述。她不僅義務給大家傳授新品種葡萄的種植技術,還免費提供新品種的葡萄枝條讓大家嫁接試種。
“葡萄是吐魯番的名片,我要繼續研究葡萄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讓更多的農民依靠科技致富,品嘗到種葡萄帶來的甜蜜。”海力其汗說。
言傳身教,女兒投身甜蜜事業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海力其汗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獲得了不少榮譽。但相比這些榮譽,更讓海力其汗自豪的是她的兩個女兒。她說:“我的兩個女兒都是學農業的,她們繼承了我的事業,繼續做起了葡萄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
海力其汗在家里翻看老照片。葡萄熟了/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木塔力甫 攝
“大女兒西仁古麗高中畢業后,考進了新疆農業大學。”海力其汗告訴記者,西仁古麗從小就很懂事。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看到媽媽經常忙得顧不上回家做飯,小小年紀的西仁古麗就開始學著做飯和照顧弟弟妹妹。
海力其汗說:“不論寒暑,農業技術員都要經常往鄉村跑。只要村民遇到技術上的疑難問題,我們就必須趕到田間地頭去解決。作為一位母親,起初我真心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去吃這個苦。”
不過,看到兩個女兒學習農學專業積極性很高,海力其汗也釋然了。“她們都說受我的影響,愿意從事農業工作,看到自己的事業有了接班人,我也感到很欣慰。”海力其汗說。
到小女兒胡西旦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她也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西北農業大學。如今,西仁古麗在高昌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胡西旦也在吐魯番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兩人工作認真負責,都成了單位的骨干。
50年時光匆匆,青絲變白發。從“葡萄姑娘”到“葡萄奶奶”,海力其汗初心不改。她語氣堅定地說:“我會教育兩個女兒,一輩子鐘愛這份事業,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一定要把技術無償教給農民,讓大家都能致富。”
海報設計:王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