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伊州區人大為民辦“食”事 居民走幾步路就解決就餐問題
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訊(記者 張秀報道)“3個包子3塊錢,再喝一碗免費的湯,晚飯就解決了。”5月8日18時,74歲的劉國榮正在哈密市伊州區東河街道阿牙社區“暖陽食堂”用餐。
牛肉面一碗7元,烤肉2元1串……親民、實惠的價格是老人們常來“暖陽食堂”用餐的理由之一,更重要的是食堂就在小區內,走幾步就到了。
2024年4月,哈密市伊州區東河街道人大工委組織人大代表走訪調研時發現:阿牙社區老年人和學生多,“一老一小” 就餐難成為居民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
伊州區人大代表曹選新等積極查找相關資料,并向伊州區人大常委會提議建立社區食堂:2023年7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完善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點等老年助餐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功能布局,將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納入城市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促進服務便利可及。
小飯碗里裝著大民生。伊州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該項建議。經實地查看、反復論證、綜合研判后,決定利用阿牙小區3間廢棄車庫建設居民食堂,并撥付人大民生微實事項目資金10.7萬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25年1月6日“暖陽食堂”正式營業。
“因為社區提供設備、免去房租,降低了我們的成本,所以食堂餐品的價格低于市場價。”食堂負責人劉麗萍介紹,食堂提供一日三餐,為老年人提供訂餐、就餐、送餐等便捷服務,日均客流量達到300人次。
曹選新一直跟進“暖陽食堂”項目,不僅幫助選址、還對食堂的安全、規范化建設進行全程跟蹤監督,幫食堂打廣告、拓寬銷路。
“社區食堂建在哪里、需要哪些設施、采取哪種運營模式,都是人大代表和居民們商議的結果。”曹選新說,“這項由伊州區人大推動實施的民生微實事項目,給轄區‘一老一小’帶來實惠。大家幫忙做推廣,客流量大了,食堂盈利自然上去了。經營者的成本壓力小了,更有助于降低餐食價格,確保普惠公益性質。”
目前,食堂業務不斷拓展:為3所學校老師提供配餐服務;為快遞小哥設置愛心餐,利用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服務、保證質量。
“食堂還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對孤寡老人等困難群體用餐提供優惠。”哈密市伊州區東河街道阿牙社區居委會主任蔡培說,未來社區將繼續督促食堂提升運營和服務效果,確保食堂經營下去,老百姓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