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奧依村的蝶變之路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
6月的陽光灑在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喀拉奧依村,老人們在樹蔭下悠閑地嘮著家常,孩子們在整潔的街道上嬉笑奔跑,這幅鄰里和睦、村景怡人的畫面,很難讓人聯想到這里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發展滯后村落。作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這座由兩村合并、聚居6個民族的村落,正以實干與創新書寫著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
“以前,村里連像樣的路燈都沒有,電線像蜘蛛網一樣亂搭。”6月20日,喀拉奧依村黨支部書記木拉提別克·包拉提汗指著村史館的老照片介紹,之后隨著4100萬元專項資金注入,3.5公里柏油路貫通全村,標準化電網覆蓋每家每戶。基礎設施升級后,村莊進一步激活農旅融合項目:游客可跟隨村民體驗塔巴馕傳統制作工藝,感受獨特的美食文化。每逢節慶,村里還會舉辦阿肯彈唱、賽馬等民俗活動,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6月20日,在喀拉奧依村的哈巴河縣助力服裝刺繡專業合作社內,村民使用機器刺繡。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攝
當日,在喀拉奧依村的哈巴河縣助力服裝刺繡專業合作社內,村民庫麗曼·巴迪什正專注制作刺繡產品。“現在在家門口做刺繡,每月能掙3500元。”她臉上洋溢著笑容。這一切得益于村里創新推行的“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企業派駐設計師駐村指導,合作社統一收單分配,帶動村里30余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
在村里的良種牛養殖基地,養殖大戶俄列斯別克·別力克別克正給西門塔爾牛添加飼料,“合作社包防疫、包銷售,去年我家5頭牛賣了7萬元,比散養多賺了3萬元呢。”目前,村里畜牧業年產值已突破1300萬元。通過整合7100畝集體土地,村集體收入從2021年的74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16萬元。
產業發展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而民生領域的持續投入,讓村民的生活品質得到全方位提升。漫步村中,處處可見民生改善的溫暖印記:全村113名適齡兒童全部入學,“雨露計劃”已幫助16名學子考入大學,其中葉爾森別克·斯蘭木畢業后選擇返鄉任教;家庭醫生簽約率和醫保參保率均達100%;垃圾清運車每日穿梭,水沖式廁所實現全村覆蓋,鄉村環境整潔宜人,村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喀拉奧依村村干部指導村民培育蔬菜。米拉·胡爾曼江攝
巷道兩側,158米長的民族團結主題墻繪生動展現著各民族共同奮斗的場景。文化廣場上,身著民族傳統服飾的村民歡快地排練歌舞;“誠信積分超市”里,村民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喀拉奧依村村委會主任葉散木汗·莎比提介紹,通過持續開展文明宣講,村里95%的家庭獲評“文明戶”稱號,自積分制實施以來,村民主動參與村莊建設,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曾經發展滯后的村落,在產業與民生協同發展的浪潮中實現蝶變躍升,成功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墻上,“阿勒泰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自治區文明村鎮”等牌匾熠熠生輝。如今的喀拉奧依村,正以全國文明村鎮的嶄新姿態,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產業旺、生態美、鄉風淳、百姓富,這里的每一張笑臉,都是對美好生活最生動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