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會上發言的老兵治沙隊是支啥隊伍?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
“放下鋼槍,拿起鐵鍬,用另一種方式守護邊疆,現在想想,這是我做得最正確的事兒。”6月24日,在新疆“三北”工程攻堅戰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推進會上,且末縣老兵治沙隊隊長田野擲地有聲的發言,吸引全場目光。
6月24日,在新疆“三北”工程攻堅戰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推進會上,且末縣老兵治沙隊隊長田野作交流發言。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崔志堅攝
在推進會作交流發言,且末縣老兵治沙隊是支啥隊伍?
且末縣三面環沙,沙漠面積超過縣域面積的三分之一,縣城堪稱名副其實的“沙漠之城”。為阻擋沙漠侵襲綠洲,1998年且末縣啟動河東防沙治沙生態工程,全縣各族干部群眾持續27年戰天斗地治黃沙,讓13萬畝沙漠披上綠裝。
且末縣各族群眾防沙治沙的精神感動了田野。2018年3月,田野和8名退役老兵成立了且末縣老兵治沙隊,來到且末縣河東治沙基地,承包了3000畝沙地,種下梭梭、文冠果、四翅濱藜等喬木和灌木,開啟沙漠植綠之路。
“在沙漠里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移動的沙丘、極端的干旱、年均百余天的沙塵天氣,都是擺在老兵治沙隊面前的“攔路虎”。推平沙丘、修路拉電、鋪設滴灌管網……從廢品回收站找植樹工具、擠在20平方米的簡陋板房休息、每天徒步數十公里……“生活的苦不算什么,新栽種的梭梭苗,一夜之間被風沙吹走,只剩下光禿禿黃沙包的情景,那才心疼。”田野說,大伙兒沒有退縮,拿起鐵鍬重新挖坑、栽種、澆水,誓要讓綠色在沙漠中生根發芽。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株株檉柳、梭梭在沙漠扎下了根,“老兵治沙隊”也在且末扎下了根。
在沙漠植綠的同時,老兵們還積極探索生態治理與發展沙產業結合之路。2022年,經過試驗,老兵們在梭梭根部接種肉蓯蓉,每年產量達數百噸。如今,與藥企合作研發生產的肉蓯蓉切片、肉蓯蓉酒、肉蓯蓉原漿等產品,收獲了不少訂單。為進一步拓展產業模式,老兵們還在梭梭林試種了200畝板藍根。
7年間,“老兵治沙隊”籌集資金2400余萬元,造林面積從500畝擴大到1.1萬余畝,種植梭梭、胡楊等沙生植物11種,其中肉蓯蓉8300余畝、文冠果750畝,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烘干廠房,做到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互利共贏。
“老兵治沙隊”奮戰沙海的故事,感動了全國,2023年,“老兵治沙隊”集體榮獲2023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稱號;今年1月28日,田野受邀登上央視春晚舞臺,與全國林草基層工作者代表一同深情演唱《我的家》。
今天,“老兵治沙隊”仍有新的目標:將文冠果種植面積擴大到15000畝,研發推出以文冠果為主要原料的精深加工產品,打造2000畝高標準特色沙產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