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導游齊聚疏附縣探尋非遺樂器之美
7月1日,近百名國家金牌(優秀)導游走進位于疏附縣吾庫薩克鎮托萬克吾庫薩克村的國家3A級景區——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開啟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激情碰撞的奇妙之旅。
國家金牌(優秀)導游在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合影留念。曹宇婷 攝
剛一踏入樂器村,古樸的樂器制作工坊便錯落有致地映入眼簾。每一件樂器都承載著匠人們的心血與智慧。導游們穿梭其中,一邊專注聆聽講解員熱則耶·艾爾肯聲情并茂的講述,一邊忍不住伸手輕輕觸摸那些沉睡在歷史長河中的樂器。從古老的艾捷克,到現代的電子琴,科技與傳統的交融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從粗獷豪放的冬不拉,到細膩婉轉的口弦,每一種樂器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這里制作的民族樂器有27大類、50多個品種,幾乎涵蓋了新疆所有的傳統樂器。”熱則耶介紹道。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村莊,卻有著150多年制作樂器的悠久歷史。而村內的樂器制作工坊,更是將這份珍貴的文化瑰寶展現得淋漓盡致。民族樂器博物館建筑面積達1027平方米,分為管弦樂器展示區、弓拉和打擊樂器展示區、體驗區三個部分,共展示了19大類、83種樂器。館內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熱瓦普、都塔爾、薩塔爾,不僅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認證,更是成為了樂器村一張耀眼的名片,吸引著無數游客慕名而來。
國家金牌(優秀)導游走進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曹宇婷 攝
在樂器制作工坊里,導游們紛紛停下腳步,駐足觀賞。來自湖南郴州的國家金牌導游、國家高級導游蔣博凌感慨地說:“來到這個樂器村,看到這些非遺樂器,了解了它們背后的故事之后,真的覺得太棒了。作為導游,我以后可以更好地向游客推薦喀什,讓他們也能親身感受這份獨特的魅力。”
2024年,在廣東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投入1500萬元,啟動了提質擴容工程。如今,民俗風情街、美食街等特色街區已經初具規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旅業態逐步優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樂器展示。曹宇婷 攝
據統計,僅今年5—6月,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就接待了游客4.1萬人次,收入達到20.2萬元。這一串串數字,不僅是樂器村旅游經濟不斷崛起的生動寫照,更是鄉村振興戰略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有力見證。
(喀什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雷木果 實習記者 曹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