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好物|“馕”以置信! 新疆版“手辦”了解一下
面塑,不僅僅是一門手藝
它既活態傳承又與時代同行
新疆有著悠久而燦爛的面食文化
有面食的地方,就一定有面塑手藝人的身影
如今,新疆面塑正通過短視頻平臺走向全國
鏡頭下,匠人手指翻飛
轉眼間,“跳舞的姑娘”“憨態可掬的巴郎子”躍然掌心
網友紛紛點贊:“這手藝,‘馕’以置信!”
多民族生活美學的創新表達
烏魯木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懷元辰的面塑作品。
面塑俗稱捏面人
是以面粉為基本材料進行手工制作的民間傳統技藝
成本低廉、取材簡單,藝術趣味性高
新疆面塑題材常聚焦當地的風土人情
如巴扎、駝隊、石窟藝術等
它的獨特之處在于
融合了多民族生活的美學表達
鮮艷、粗獷、精巧……
都在面團上得到完美呈現
栩栩如生地講述著匠人自己身邊的故事
傳統技藝中的煙火氣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那鼎浩創作的面塑作品《一路歡歌》。
在新疆,面塑不僅是藝術
更是生活的縮影
新疆面塑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
常用于節慶民俗、婚嫁娶親等場景
在巴扎日,老藝人也會現場捏塑
引得圍觀的孩子們歡呼“亞克西!”
正是這種煙火氣
讓面塑超越了工藝品的范疇
成為了情感的載體
正如一位和田的老藝人說:
“面團是有溫度的,它記得手指的力度,也記得人心的暖意。”
指尖上的非遺“魔法”
位于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的阿凡提精品禮物館里擺放的面塑作品。
如今的年輕手藝人
在傳統技法中融入了現代元素
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的活力
有的面塑師結合動漫風格
捏出“Q版阿凡提”
有的則借鑒3D建模
讓面塑人物動感十足
在新疆各地的文創市集上
甚至能看到“馕俠”“葡萄仙子”等IP形象
創新還體現在材料上
傳統面塑易裂、難保存
而現代匠人嘗試加入環保膠質
使作品更耐久
此外,面塑不再局限于擺件
還走進了生活——
耳環、鑰匙扣、車載掛飾……
這種守正出新的態度
正是新疆面塑生生不息的秘訣
監制:丁濤
策劃:羅玲
整合:張賞華
海報設計:石銳
資料來源:新疆日報、“新疆是個好地方”微信公眾號、烏魯木齊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