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時評丨電力“能量環”點亮發展新圖景
黃紅英
這是環繞塔里木盆地、長達4197千米的“電力巨龍”,這是歷時15年打通的南疆發展能源動脈,這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澎湃動能。這條全國最大的750千伏環網不僅是物理上的連接,更串起了南疆五地州的產業希望,為南疆高質量發展“充電”。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在全疆發展大局中有著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且末縣“沉睡的寶藏”——5600多億立方米頁巖氣儲量、70余噸金礦儲量、億噸級油氣資源以及遍布縣域的33種礦產資源,正是南疆資源稟賦的集中體現。南疆這片占新疆總面積一半以上的廣袤土地,是資源富集的“聚寶盆”,也是發展“潛力股”。長期以來,電力供應的“卡脖子”問題,將且末縣的資源開發困在圖紙之上,讓和田等地的產業項目止步于規劃階段。環塔工程的全線貫通,將“喚醒”這些“沉睡的寶藏”,激活南疆“棋眼”。
從最初對“投入產出比”的質疑,到工程投運后能為且末帶來上億元的售電收入,這條環塔電力動脈印證了一個最樸素的發展道理: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當750千伏的強大電流注入南疆大地,且末縣外送電力帶來的經濟增長,僅僅是冰山一角。可以預見,這是南疆地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新的開始。它將推動南疆完成從資源富集地到產業高地的華麗蛻變,也讓南疆地區發展動力更強、后勁更足。
這條環線突破地理限制,將南疆五地州納入統一電網版圖,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穩定性更強、電容量更大、能源損耗更低、覆蓋范圍更廣的可靠電力保障。環塔工程投運后,南疆的新能源就能滿足本地產業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構建起“北接南延、西連東送”的輸電格局,與“疆電外送”第四條直流通道形成聯動,將南疆的新能源通過高壓線路輸送到我國中東部地區。一座座電力鐵塔為我們勾勒出區域協調發展的美好前景——帶動南疆5000萬千瓦新能源發展,產業投資超283億元,創造8000余個就業崗位。在奔涌的電流里,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愈發清晰可感。
如果說綠色草方格為南疆發展構筑起堅不可摧的生態屏障,那么環網中的源源電流則涌動著強勁的發展力量。在這個電流編織的巨大圓環里,南疆未來發展的壯闊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