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觀瀾丨讓專項債發揮“1+1>2”的效果
冉虎
產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承擔著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等重要任務。
國家和自治區始終高度重視產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不過,在實踐中,從“七通一平”到園區建設,從項目培育到招商引資,園區的建設發展經常會面臨周期性的資金瓶頸。
為搶抓政策機遇,新疆精準謀劃,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為破解園區建設資金難題的“金鑰匙”,充分運用專項債,以產業園區建設為突破口,打造經濟發展“強引擎”。
近年來,自治區財政廳緊跟國家和自治區政策方向,聚焦“十大產業集群”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全力爭取專項債資金,積極利用專項債持續加大產業園區類項目支持力度,助推新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提檔升級、向新向高轉型。
專項債與產業園區結合產生了“1+ 1>2”的效果。一批批專項債資金的投入使用,讓新疆園區建設得以加速騰飛。去年,若羌工業園區年產值超百億元,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有5個園區工業年產值均超百億元,一個個產業園區正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通過“筑巢引鳳”的模式,新疆優化了營商環境,吸引了優質企業落戶,形成“產業集聚—就業增長—經濟躍升”的良性循環,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在發展產業園區時,應以市場化思維用好專項債,堅持“產業為先”,避免園區“空心化”;建立“謀劃—申報—建設—運營”全周期管理機制,優先支持帶動性強、收益明確的優質項目,確保專項債資金“借得來、用得好、還得上”。同時,通過專項債與政策性銀行貸款協同發力,放大資金效應,實現“小資金”帶動“大投資”。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新疆正進一步拓展專項債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領域的應用,推動園區從“制造基地”向“創新高地”升級,書寫新時代的“筑巢引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