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疆“綠色家底”越來越厚實
高娃
近日,新疆發布2024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24年新疆生態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大氣、水、土壤等方面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向好。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一組組不斷改善的指標數字,勾勒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也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要守住這來之不易的成果,確保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以恒久之心,讓藍天白云常在。PM2.5是造成空氣污染的元兇。曾經,PM2.5不時爆表,烏魯木齊等地冬季的空氣質量讓人十分頭疼。近年來,新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明確提出著力解決“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問題。生態環境部在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的數據顯示,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PM2.5濃度降幅最大,在全國6個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區居第一位。突破固然令人欣喜,但大氣污染防治的復雜性、艱巨性依然存在,藍天保衛戰遠沒有到喘口氣、歇歇腳的時候。只有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之以恒抓好生態保護工作,才能穩住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以協同之力,讓美麗與發展同行。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一道難題,但并不是“單選題”。新疆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突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將文化與旅游產業納入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發展序列,為產業結構“減重”、降碳、增綠。產業結構綠色升級、技術應用綠色突破,使得新疆的“綠色家底”越來越厚實,發展后勁越來越足。這表明,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可以并行不悖,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以共同行動,守護綠色家園。保護生態環境,誰都不能置身事外,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后,“死亡之海”開出朵朵玫瑰,這是各族群眾對綠色家園的守護,也是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執著追求。世界的改變,不是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參與治沙造林,但哪怕只是做到外出游玩時自覺帶走垃圾、不隨意破壞植被,就能實實在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唯有人人有擔當,才能保住綠水青山,呼吸清新空氣。
生態環境,破壞容易修復難,污染容易治理難。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才能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