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躋身“包郵區”意味著什么
“老板,新疆包郵嗎?”過去,新疆消費者在網購前總會小心翼翼詢問這句話。如今,隨著西安至烏魯木齊絲路電商班列的常態化開行,新疆正逐漸躋身“包郵區”。
俗語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供給,一頭連著消費需求,堪稱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長期以來,新疆因地理位置遠、運輸距離長等原因,在物流成本和時效性方面面臨不小挑戰,電商平臺發往新疆的商品“不包郵”幾乎成為慣例。這一梗阻的存在,也在暗暗影響著消費意愿。
立足于新疆的現實需求,鐵路部門開行了“絲路電商”班列。班列采用“干線鐵路班列+兩端集配”的模式,實現了客車化、準時化、常態化開行,較公路運輸節約5小時,運輸時效提高約12%。此外,“絲路電商”班列首次使用了北斗導航系統全程跟蹤集裝箱,鐵路部門通過科學調度,有效應對惡劣天氣,保障了運輸的時效性。目前,西安至烏魯木齊的“絲路電商”班列已成功開行了超過100列。一列列車廂裝滿快遞包裹往來穿梭,勾勒出一幅幅煙火氣十足的美好畫卷,成為活力新疆的生動寫照。
事實上,“快遞專列”只是近年來新疆物流體系不斷完善的“冰山一角”。從開辟貨機航線,到建設數字化智能物流港,再到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初步覆蓋全疆……“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緊密協作,有效打破了新疆的物流瓶頸。糖包子、長絨棉、烤大馕,新疆的豐富特色物產正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到達消費者手中。“路通,一通百通。”在新疆可以向全國“包郵”之后,產業發展也擁有了更多可能。比如,“新疆水產”的誕生。新疆擁有的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冷水資源,水質優良,溶氧豐富,非常適合三文魚、高白鮭等魚類生長。加之物流與時間成本大幅降低,新疆水產的銷路拓展到了全國。
“漫漫戈壁黃沙路,一路駝鈴一路辛”,這曾是新疆人前往國內其他省份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長期以來新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居民的生活條件難以改善的一大原因。如今,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一條條路鋪就,一座座橋架起,新疆正在逐漸打破長期的區位劣勢,成為一片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熱土。越來越多的外部企業投資于新疆,制造業、能源產業和服務業齊頭并進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中歐班列”中轉于新疆,這塊“西部邊疆”正在完成向“開放前沿”的華麗轉身;越來越多的教育、醫療資源更方便輸入到新疆,全疆人民奮斗的志氣與激情更加充盈……上下同心之力、守望相助之力、方式變革之力,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交相匯聚,釋放出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澎湃動能。
消除貧困,追求發展,是人們最樸素的心愿。新疆的“包郵”故事,蘊藏著深厚的民本觀念,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又一次彰顯。正如一路飛馳的列車,越來越多的人堅信,“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