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沙而來的新疆海鮮
沒有海浪拍岸,也沒有漁船出港,新疆卻憑借廣闊的天然水域及豐富的漁業資源,通過水產養殖業數字化、綠色化的迅速發展,以“沙漠海鮮”之名出圈。
● 拍熱扎提·阿不都 / 文
當晨光穿透天山雪峰,烏什縣奧特貝希鄉色日克阿熱勒村冷水魚養殖基地,真空鎖鮮包裝的冰鮮三文魚,“坐”上飛機,12個小時后,便“躍”向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縣英艾日克鄉托勒干吉村水產養殖基地的螃蟹、羅氏沼蝦、小龍蝦、黑魚、甲魚等十余種水產品,正源源不斷“游”向全國市場……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中部,素有“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之稱。沒有海浪拍岸,也沒有漁船出港,新疆卻憑借廣闊的天然水域及豐富的漁業資源,通過水產養殖業數字化、綠色化的迅速發展,以“沙漠海鮮”之名出圈。
和田縣英艾日克鄉托勒干吉村水產養殖基地。湯永/攝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水產品產量達19.65萬噸,同比增長6.8%,南美白對蝦、石斑魚、澳洲龍蝦、高白鮭等海鮮“新貴”不僅滿足了本地市場需求,還“游”向京津冀、粵港澳城市群的生鮮市場,甚至跨越國界登陸新加坡等國際市場。
“蝦兵蟹將”在沙漠邊緣安了家
在電影《哪吒2》中,天元鼎里被烤熟的蟹鉗、章魚、魚翅讓吃貨們隔著屏幕都聞到了香味。如今,從螃蟹、小龍蝦到珍珠貝苗,越來越多“蝦兵蟹將”在沙漠邊緣安了家。
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縣干旱少雨,土地貧瘠。為探索適合本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和田縣立足資源稟賦,將目光投向沙漠水產養殖,成功引進水產養殖企業,已逐步形成螃蟹、南美白對蝦、鱸魚等為主的多元水產養殖模式,也為水產養殖業產業化、規?;⑵放苹l展奠定了基礎。
“去年11月,我們投放了6萬尾銀鱈魚、鱸魚、黑魚、黃河鯰魚、胭脂魚及錦鯉等淡水魚苗,再過一個月就能上市了。屆時年產量有望達到280噸,產值突破5000萬元?!痹谟湛肃l恰木古魯克村的和田域見疆來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樊明看著養殖池中暢游的魚兒說。
公司采用室內人工養殖水產模式,建成56座現代化養殖池,并通過恒溫、恒濕、恒氧的穩定生長環境,確保魚類健康生長。樊明介紹,公司從成都引進了耐受力較強、生長周期適中的珍稀特色水產品,并采取優化養殖密度、加強水質管理、提供適宜的飼料等特殊培育措施,提升水產品品質與生長速度。
曾經貧瘠荒涼的沙漠,如今因水產養殖而變得生機勃勃。麥蓋提縣引入葉爾羌河水,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建成澳洲龍蝦養殖基地,單只龍蝦重130克;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且末縣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海鮮養殖基地,200萬顆珍珠貝苗試養成功;阿圖什市的克州湛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生態智能恒溫循環養殖基地里,養著石斑魚、大蝦、生蠔等6種水產品……
沙漠養海鮮底氣何來
作為中國離海洋最遠的內陸省份,印象中懷抱沙漠和戈壁灘的新疆,在沙漠養海鮮底氣何來?
走進烏什縣峻鼎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冷水魚養殖基地,一群群三文魚在寬敞的養殖池里歡快地游著。
三文魚營養價值高、市場空間大、養殖效益好,但三文魚養殖對水溫水質要求也高,適宜溫度不能超過18攝氏度。養殖基地毗鄰托什干河,泉眼密布、水質干凈且水溫較低,適宜冷水魚的生長繁殖和規?;B殖。
“企業看準這一天然優勢,于2018年落戶烏什縣并試養三文魚、鱘魚等冷水魚?!惫矩撠熑耸声i介紹,養殖基地有70個條形養殖池,占地70畝,目前養殖三文魚苗30萬尾,鱘魚苗40萬尾,預計年底產出三文魚260至300噸、鱘魚150噸左右,年產值超2000萬元。目前,養殖基地的鱘魚主要銷往南疆市場,三文魚主要銷往上海、廣州、重慶、連云港等城市。
除豐富的水資源、含微量元素的鹽堿水水質外,現代化養殖池、循環水養殖系統、“人放天養”養殖模式等先進養殖技術,不僅讓沙漠螃蟹“出圈”,也讓澳洲龍蝦、珍珠蚌等各類新疆海鮮成為全國人民餐桌上的新寵。
3月底,氣溫漸暖,麥蓋提縣巴扎結米鎮亞胡木丹村澳洲淡水龍蝦試驗養殖基地池塘,在陽光照耀下微波蕩漾。
緊靠葉爾羌河畔的麥蓋提縣,是全國唯一一個嵌入沙漠的縣,因擁有小型塘壩和濕地,水資源豐富。2020年底,在日照市對口支援麥蓋提縣工作指揮部支持下,澳洲淡水龍蝦試驗養殖項目落戶亞胡木丹村。“去年,我們投放了50余萬尾龍蝦苗,通過嚴格把控水質,控制好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小蝦苗長成高品質的澳洲淡水龍蝦,產量達到了30噸,總產值780萬元?!别B殖基地負責人吳志友介紹。
水產養殖助農增收
艾力·薩吾提是烏什縣峻鼎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員工,在公司工作已經兩年了?!斑@份工作離家很近,收入也穩定,每個月能掙5000元?!卑Ψ浅M意如今的工作。在該公司,像艾力一樣穩定就業的員工不在少數。
施澤鵬介紹,今年公司計劃再建兩個漁場,屆時三文魚年產量將達600噸左右,鱘魚年產量達200噸左右,帶動50人實現穩定就業,200人實現靈活就業。
產業是民生之本,富民之基,致富之源。如今,水產養殖成為新疆漁業主產區的富民產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和就業機會,更為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和田縣依托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不斷探索水產養殖標準化、規?;I化新模式,重點在新品種引進、改善設施方面下功夫,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帶動當地更多群眾穩定增收。目前,和田縣共有8個鄉鎮從事水產養殖,總面積3800余畝,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建起“海洋牧場”。
位于昆侖山腳下的和田縣朗如鄉亞普恰力克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純凈的冷水資源,發展冷水魚養殖產業,已成功培育出三文魚、鱘魚等品種并實現規?;B殖。
“去年4月,我們投放了100公斤鱘魚、三文魚魚苗,村集體增收3萬元。”自治區水文水資源局駐村工作隊隊員王宇說,“目前,第二批三文魚、鱘魚魚苗已投放200尾。接下來,我們將按照‘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村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共享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