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一線看生產 | 工業余熱“變身”綠色熱源
4 月 17日,走進新疆德潤熱力有限公司的換熱站,工人師傅正在對其公司自主開發的“區域性能源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熱能供應系統”進行停暖后的維修保養。(通訊員楊雨潔攝)
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王麗麗)4月17日,走進新疆德潤熱力有限公司的換熱站,工人師傅正在對其公司自主開發的“區域性能源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熱能供應系統”進行停暖后的維修保養,為接下來炎熱天氣的冷氣供應做準備。該公司的智慧供熱管控平臺負責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以下簡稱甘泉堡經開區)南區余熱利用集中供熱、供冷工作。
“這套系統無需燃煤燃氣,僅依靠收集來的園區企業工業余廢熱就能實現供熱或供冷,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平臺工程師方海濤說。
“區域性能源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熱能供應系統”是通過“污水源熱泵+余熱回收+電廠乏汽利用”技術組合,整合了園區工廠余廢熱資源,充分利用了周邊的新能源,充分解決園區工業余廢熱無法有效利用的問題,也就是說,通過區域性的管網系統建設和數字化調控策略,把工業余熱形成系統化應用。
舉例來說,甘泉堡經開區管委會大樓以及附屬建筑的供熱供冷,就是新疆德潤熱力有限公司的污水源熱泵改造項目,利用工業污水作為介質,替代傳統燃氣鍋爐,為管委會大樓及附屬建筑供熱供冷,年減少碳排放超3000噸。
污水源熱泵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污水溫度冬季比氣溫高、夏季比氣溫低的特性。利用甘泉堡經開區園區企業產生的污水中的余熱,通過管道進入污水源熱泵,經過熱泵機組換熱后,熱泵機組生產出65℃的循環水,給室內供暖。夏天則相反,最低可產生5℃冷水,實現集中供冷。
“這只是我們打造多能互補能源體系的一個縮影。”公司副總經理劉熹說,公司供熱用戶16家,供熱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公司通過多種技術整合,將碎片化余熱轉化為穩定熱源,替代傳統燃煤燃氣供暖模式。未來,回收利用的熱能還能提供給企業用于生產。
工業余熱被稱為除水、電、油、氣外最具潛力的“第五能源”。“區域性能源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熱能供應系統”就是集成大量節能環保新技術、新模式,讓大量廢棄工業能源以“熱、汽、電、冷”的方式多能流輸出。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疆德潤熱力有限公司擁有實用性新型專利15項,并與大連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聯合承擔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2項、重點研發計劃2項,聚焦“綠能協同技術”“數字電力系統”“源網荷儲智慧管理”等前沿領域。近日,在首屆新疆建設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新疆德潤熱力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區域性能源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熱能供應系統”,一舉斬獲最高獎項――博峰獎一等獎。
公司總經理閆虎說,德潤熱力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每年節約標準煤7.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9萬噸。隨著園區內熱力管網的不斷完善,將會有更多企業的工業余熱輸送到德潤熱力,為甘泉堡工業園區構筑綠色供熱體系貢獻力量。